您好,欢迎来到应急中国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培训动态

漫谈应急管理师 ( 三 )

发布时间:2015-07-30 来源:网络 阅读:2790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一直以来,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承受着比其他国家更为巨大的压力。灾难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沉重的精神创伤,与此不相匹配的是,我国民众的应急意识淡薄,应急知识匮乏,与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公民应急意识和应急技能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一直以来,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承受着比其他国家更为巨大的压力。灾难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沉重的精神创伤,与此不相匹配的是,我国民众的应急意识淡薄,应急知识匮乏,与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公民应急意识和应急技能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发达国家由于对民众进行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普及面广、普及率高,因此在西方国家发生自然灾害和社会突发事件时,最后统计出来的伤亡人数并不很高。

        我们知道日本这个国家也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作为首屈一指的地震大国,日本每年发生的有感地震近千次,但伤亡率确是很低的。日本1961年就颁布了《灾害对策基本法》,内容包括了灾前预防、灾时救助和灾后重建三部分,建立了完善的防灾体系,构建了法律基础。日本从小学就开始对国民进行防灾意识和防灾知识教育,内容非常全面,教育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防灾知识宣传、建设防灾教育基地和重视防灾培训与演练。

        此外民间还有许多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防灾救灾团体。日本政府于1960年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在这一天,日本各地都要举行防灾演练。这一切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日本全民的防灾意识、应急知识与技能、面对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都大大地的提高了。

        发达国家在灾害灾难应急管理方面有许多方面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在我国,大家都还记得,“5·12”汶川大地震夺取了69227人的生命,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而2014年最后一天发生的“12·13”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就造成了85人的伤亡,这起突发事件尤其令人心痛,在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大都市发生这样重大伤亡和严重后果的公共安全事情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故中身亡的大部分都是20几岁的年轻人,且部分是在校大学生,这起事故震惊了整个中国,为2015年的到来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些血的教训无不激荡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加强全民应急意识,提高全民应急技能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也因此,2015年被“应急中国”项目组称为是“应急元年”,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全民学自救,人人懂应急,让我们用应急知识武装我们的大脑,在身处突发事件现场时可以处乱不惊,做出正确的自救和互救,从我们自身做起,为社会安全增添一份力量。

       2009年我国将每年的5月12日(为纪念“5·12”汶川大地震)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这一防灾日的建立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 “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 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应急管理师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职业,随着我国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越发重视,以及全球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越来越频发,社会迫切的需要有一批具有综合救援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以保证突发事件出现后,能够有效对伤员进行救助并组织现场人员的疏散和逃生,以此减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国务院也出台颁布了许多法规政策和文件,但这些能否被地方落实有待时间的检验。落实这些文件的要求,进行长期的防灾减灾培训和演习这一切是否流于形式主要由态度和重视程度来决定。

        近年来,各基层单位针对应急管理工作,开展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和宣传,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存在问题:

        一、基层人员的应急管理观念意识薄弱,对应急管理工作认识不足;

        二、应急管理人员缺少专业化的应急管理相关技能培训,综合应急处置技能不足;

        三、应急管理队伍的内外联动性不足,缺乏有效的综合协调机制;

        四、应急管理相关设施陈旧,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多类型灾害应急处置。

        我们建议各基层单位都应该建立专业的应急管理师队伍,并由应急管理师承担起各单位的以下工作:

        日常灾害风险识别与风险防范;

        提升灾害综合应急处置能力,能够及时对局部安全隐患预警与处置;

        应急预案编制与预案管理;

        常态化应急演练;

        专业培训,科普宣教,提高意识。(杨玲)  

 

分享到:0
应急装备更多>>